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小康故事 成为会员
每日国际焦点网谈生态环境每日地方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维权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汽车·能源文化·旅游科技前沿短视频曝光台名医·健康 人员查询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河北
  • 山西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山东
  • 安徽
  • 江苏
  • 浙江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江西
  • 台湾
  • 福建
  • 云南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广东
  • 内蒙古
  • 新疆
  • 广西
  • 西藏
  • 宁夏

深耕中国市场 共享发展机遇(权威论坛)

  施耐德(北京)中压与低压电器有限公司绿色智能制造生产线。
  图为受访企业提供

  2022年11月,淡水河谷连续第五年参展进博会,展示绿色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
  图为受访企业提供

  联合利华合肥物流园。
  图为受访企业提供

  大众安徽新能源汽车工厂车身车间。
  图为受访企业提供

  2023年6月,浙江省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生产泊位“座无虚席”。
  蒋晓东摄(影像中国)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各国经济增长面临挑战。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升投资经营便利化水平,加大外商投资引导力度,强化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保障工作。一些世界500强企业在华发展多年,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企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共享发展机遇。

  

  奥博穆(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

  瑞吉纳多(英国联合利华集团全球首席业务运营官)

  司马盛(巴西淡水河谷铁素解决方案执行副总裁)

  尹  正(法国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

  

  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奥博穆:我近期多次到访中国,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令我印象深刻。中国汽车行业由电动化、数字化和移动互联技术驱动发展,彰显创新实力。中国开放包容的市场氛围、消费者对移动出行的巨大需求,推动了智能汽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智能汽车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全球消费者都将从中受益。

  下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继续展现强劲发展势头。中国汽车年销量已连续多年突破2000万辆,预计到2030年,年销量将增加至约3000万辆。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空间广阔、竞争激烈,将为汽车企业带来持续盈利空间。

  司马盛: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强调,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42.0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世界的发展繁荣离不开中国的参与。

  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5%,这一数据勾勒出中国经济复苏的清晰图景。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不仅在短期内为经济提供支持,而且将在中长期持续释放市场活力。2022年,中国人均GDP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2741美元,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参考其他经济体的发展经验,中国耐用品消费和服务类消费的需求仍有巨大增长潜力。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在华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瑞吉纳多:在经历过新冠疫情冲击等多重考验后,我们看到中国经济持续恢复。今年上半年,联合利华在中国营业额实现强劲增长,真切体会到中国市场消费信心正在逐步恢复。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虽然短期面临一些挑战,但我们看好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我们认为,供给侧提质升级激发需求侧更大潜力、科技发展带来的创新业态以及市场信心的持续增强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尹正: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数字经济不断发展,为中外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中国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些举措坚定了跨国企业长期深耕中国的信心。

  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瑞吉纳多:作为跨国企业,全球化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坚定推进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机会。联合利华是第一批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之一,伴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日益增长,我们逐步扩大在华投资。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年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外资”单独列为一项重要内容。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利好的政策措施,推动更大力度、更加有效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

  面对全球疫情、经济下行和个别国家强行“脱钩”“断链”等多重冲击,中国产业链显示出长期积累的优势。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作出贡献。对于联合利华以及其他跨国公司来说,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既是我们强化本土运营的保障,也为我们国际协作提质增效创造了机遇。

  尹正:中国是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一环,雄厚的产业链基础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中国是全球领先的制造大国,产业链门类齐全、完善。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和“双碳”目标的落实,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传统产业也在数字化等先进技术的助力下加快转型升级,带动全球产业链不断提质升级。

  以施耐德电气为例,在中国找到优质的供应商比在其他地区更为容易。正是在中国供应商的支持下,施耐德电气搭建了高效、富有韧性的本土化供应链,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不断满足用户需求。

  司马盛: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45年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带来的发展机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经验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

  中国支持跨国公司在华实现更好发展,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仅在于其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也体现在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促进跨国公司参与产业链布局,拉近了跨国公司与全球合作伙伴之间的距离。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坚持多边主义,有助于消除非经济因素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

  科技创新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司马盛: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中国从2006年起成为淡水河谷的全球最大市场,中国的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为我们提供了重要机遇,为包括淡水河谷在内的不少外资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合作平台。钢铁行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我们希望在该领域与中国开展持续合作。

  瑞吉纳多:近年来,中国的新兴产业特别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等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也成为展示国家形象的新名片,吸引了众多海外投资者和企业的关注。在中国对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加大投入的背景下,联合利华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业务也全方位推进。我们将把握中国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大创新投入、加快创新布局,与各大科研机构等开展合作,积极推动“中国研发”走向世界、实现全球共享。

  尹正: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的源泉之一。中国拥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丰富的人才资源、多元的应用场景,在多个领域走在创新前沿,为全球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助力。中国正着力推动人工智能、5G通信、数字孪生、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宽技术应用前景,从而催生新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让科技创新助推经济社会发展。随着中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新能源、光伏等许多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外企在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持续吸引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兴业

  奥博穆: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从业者至关重要。对汽车行业而言,能源价格、政策激励和基础设施都在推动行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进入中国市场已40年,大众汽车集团将在未来5年内投资约1800亿欧元,涉及电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领域,中国市场是我们重点投资市场之一。我们正携手本土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在中国开展业务,服务中国消费者,共同书写面向未来的成功故事。

  瑞吉纳多:今年是联合利华投资中国100周年,这个数字体现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虽然我们处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但中国稳健的经济发展、庞大的市场规模、持续的消费升级、日益成熟的创新能力以及不断推进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将进一步提振外资企业在华发展的信心。

  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市场准入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深入推动技术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同时,中国全力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使其优势和资源为全球市场创造更多机遇。外资企业在华所积累的经验正在反哺全球其他市场。如今,中国已成为联合利华全球三大最重要的增长市场之一,我们期待继续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共创可持续的美好未来。

  尹正:中国各大产业正加快数字化和绿色低碳的“双转型”,这不仅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机会,还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施耐德电气始终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深耕中国市场36年以来,我们积累了领先的技术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未来,施耐德电气将不断升级在华发展战略,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携手更多上下游伙伴,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司马盛:当前,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世界经济仍面临长期低增长的风险。尽管如此,我们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充满信心,我们相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多家国际组织和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淡水河谷作为和中国有着50年合作历史的长期合作伙伴,期待在未来与中国合作伙伴继续合作、共同发展。

  (本报记者屈佩、白紫微、杨迅、陈一鸣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0日 07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东南亚国家推广电动摩托车

 印度尼西亚工业部部长阿古斯近日表示,政府将为年满17岁的印尼公民提供约700万印尼盾(1美元约合1.55万印尼盾)的补贴,用于一次性购买一辆电动摩托车。此前印尼政府已宣布为特定电动摩托车购买者提供补贴,新规进一步扩大了...

美国老年人贫困问题日益加剧(深度观察)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日前报道,随着“婴儿潮一代”(指1946年至1964年间出生的美国人)已退休或临近退休,美国老年人贫困问题不断加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数据显示,美国6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

摩纳哥蒙特卡洛举办游艇展【查看原图】

IC photo版权作品,请勿转载12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2023年09月27日08:35当地时间2023年9月26日,第三届摩纳哥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码头交流会与游艇展在摩纳哥蒙特卡洛举办。分享到...

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化中赞传统友谊

袁武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9月10日至16日,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赞两国元首宣布,将中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既是对中国与赞比亚传统友谊的升华,亦将开启中赞友谊的新华章。中赞友...

岸田内阁支持率持续走低,正滑向危险的“下台水域”

大孙家珅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近日,日本《每日新闻》民调显示,岸田内阁的最新支持率跌至25%,这是自岸田文雄担任日本首相以来的最低值。在日本政坛,内阁支持率低于30%就被舆论视为进入“危险水域”;如果进一步跌破...

走进雅温得手工艺品市场

9月16日,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手工艺品市场,商贩在售卖绘画作品。新华社记者 董江辉 摄12345678910来源:新华网  2023年09月20日09:19喀麦隆雅温得手工艺品市场约有30余个店铺,售...

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开幕

9月19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开幕式上讲话。新华社记者李睿摄12345678来源:新华网  2023年09月20日09:04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

对接需求,发挥优势—— 中哈农业合作不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

  哈萨克斯坦金骆驼奶粉加工厂内,员工正在工作。  奥斯帕诺夫摄(新华社发)  在第五届进博会上,工作人员正在推介金骆驼奶粉。  本报记者 曲 颂摄  8月17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的2023(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上...

深耕中国市场 共享发展机遇(权威论坛)

  施耐德(北京)中压与低压电器有限公司绿色智能制造生产线。  图为受访企业提供  2022年11月,淡水河谷连续第五年参展进博会,展示绿色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  图为受访企业提供  联合利华合肥物流园。  图为受访企...

“日本最贵舰艇”计划生变

上图:日本海上自卫队摩耶级“宙斯盾”驱逐舰。据外媒8月31日报道,日本原计划建造的两艘弹道导弹防御舰的设计方案近期出现明显调整,由原本类似两栖舰艇转变为类似多用途巡洋舰。日本媒体称,该舰很可能将成为“日本历史上最贵的水面...

2023
09/11
07:35
浏览量:658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媒:调查显示“北溪”管道爆炸案多项线索指向乌克兰

德媒:调查显示“北溪”管道爆炸案多项线索指向乌克兰

用创新升级客户体验 用技术打造产业链条 中国智能家电拓展海外市场

用创新升级客户体验 用技术打造产业链条 中国智能家电拓展海外市场

第22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落幕 欧洲选手夺冠

第22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落幕 欧洲选手夺冠

共绘“一带一路”新图景(坚持“两创” 铸就辉煌)

共绘“一带一路”新图景(坚持“两创” 铸就辉煌)

欧洲防务合作打出“组合拳”

欧洲防务合作打出“组合拳”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中国老区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警察网
  • 海外网
  • 中国长安网
  • 人报融媒
  • 111111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移动端

    • 手机视频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190512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